找到相关内容282篇,用时2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论船山诗学中的“”与“法”

    ”,实指佛教唯识学派部分,佛教“三”,即:“现量”、“比量”、“ ”,先生在晚?曾作《相宗络索》,他这样界定“”:“识所显著之相,因区划前境为其所知之域也。境立于内,量规于外。前五以所照之境为...忖度,更无疑妄,纯是此。第六唯于定中独头意识细细研究,极略极迥色法,乃真实理,一分现量。又同时意识与前五和合觉了实法,亦是一份现量。第七所执理,无此。第八则但末那妄执为。第八本即如来藏,现量不立...

    李晓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153938867.html
  • 神秘的小宇宙 ——三能变缘起的第八识观

    可以纵深分为见分、自证分和证自证分外,在横向上又分为现量、比量、(即似现量)和圣言四大部分。这可是逻辑学上的重要范筹,是佛教内特有的逻辑范畴和系统结构。  什么是现量?现量的现是对感觉的显现,也...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在“现在”对“现有”并处于“显现”或“现离”状态中的事物所得到的真实直接的感受。  “似现量”,就是“”,没有理智的“比量”审核判断,这种“”也会混淆于“现量”之中,所以称为“似...

    冯学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10439358.html
  • 清初文论中的佛学影响

    诗也。李峤称大手笔,咏物尤其属意之作,裁剪整齐而生意索然。亦匠笔耳。至盛唐以后,始有即物达情之作。……禅家有三,唯现量发光,为依佛性;比量稍有不审,便入。况直从中施朱而赤,施粉而白,勺水洗...现量相反,比量是在事物之间的比度中,经过推理、分析后获得的认识。《因明入正理论》云:“比量者,谓藉众相而观于义”。并举一例:已知着火时生烟,今见远方烟起,故可推知远方起火。至于,不是通行讲法。《...

    陈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53042576.html
  • 如来藏唯识体系

    ldquo;自性现妄想,八种分别:谓识藏(妄想染相即识藏,净相即如如);意(末那,为我执,带质境,);意识(即第六意识、知见、思维分别、比量)及五识身者。”   (3)五法统摄二无我...”二者之间不异,犹如泥团与微尘的关系。如经中云: “若泥团微尘异者,其所成,而实彼成,是故不异;若不异者,则泥团微尘应无分别。……转识、藏识...

    李亮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44355162.html
  • 三类境

    识对所缘取的本质起的相分,例如夜间见绳误以为蛇,也是此境。  总之,带质境确实有所托的本质,所以不是“唯从见”。但是并非照本质原样映写,所以也不是完全“不随心”。它一面可判从能缘心,一面也可判从...五种境,第八阿赖耶识的见分所缘取的种子、有根身、器世界、三种境,都是性境。  不随心,依《唯识枢要》有三种:第一,此境则是非善恶(染)的无记性,不随从能缘心的善恶起善恶的变化,这叫作性不随。第二,不...

    黄忏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95157271.html
  • 比量(梵anuma^na -prama^n!a ),乃由既知之境比附量度,而能正确推知未现前及未知之境。(3),即似现量、似比量之总称。乃正确无讹之现、比量,或知之。  (二)瑜伽师地论卷...(2)比量,分为有前、有余、平等三种;‘有前’乃推知未来之作用,‘有余’为推知过去之作用,‘平等’为推知现在之作用。(3)圣言,相当于上记之圣教,虽由五官感知,亦经推比而来,然以笃信圣者之故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4474071.html
  • 因明立式辯經實例之八

      攻方:看到青色的根現,應是知覺,因為是覺知故。  守方:因不成。  攻方:看到青色的根現,應是覺知,因為是心識故。  守方:因不成。  攻方:看到青色的根現,應是心識,因為是二者之一故。守方:因不成。  攻方:看到青色的根現,應是二者之一,因為是故。  守方:因不成。  攻方:看到青色的根現,應是,因為是現、比量二者之一故。  守方:因不成。  攻方:看到青色的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65938437.html
  • 《集论释·现量品》[一]

    此中,现及比为。唯说二,何以故?二相所故。所唯有自相、共相,更无其余。当知以自相为境者是现,共相为境者是比。 若以所谓无常等相取色等境,或一时所取,此复云何?虽有其义,亦由所相合。合说,无余量。谓先未设假名但取色等境已,次由共相分别无常,如是由意结合无常色等,故余量。多识,亦异。或可难言,此乃多识於彼义各别知者,亦不得成异。何以故?无合故。若以多识说为者,此应成不相合。如...

    轨范师域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94438613.html
  • 佛学唯识论与精神分析学

    直觉思维的同时,还承认理性思维。意识是由阿赖耶识中见分派生出来的,而见分则分为现量、比量、、圣言四大部分。所谓现量,就是对感觉的直接显现。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五识对外在事物有直接感受,必然在意识中反映出来,这就是现量。所谓,是非由其实客体引发的那种主观的精神感受和认识,也就是对生命自身的感受和认识。这两种意识,很显然都带有直觉的性质。而比量,则是理性的认识活动,包括了判断、分析、综合、演绎、...

    李兴武/丁炳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03640837.html
  • 中观宗“不许自证分”的问题

    证明见分心为实有体。迸一步推论,若以见分为所,自证分为能量时,倘没有"证自证分",又用什么为自证分的果呢?假如说用见分回过头来给自证分为果,那是不合理的、因为见分通量(正确的)与(不正确的)两种性质,通的东西是不能给纯属现量的自证分作果的。  以上是唯识四分说的简单内容;但在月称论师等中观师看来,"自证分"已经属于多余的东西,更何况乎"证自证分"呢。  主张有"自证分"的论师们,主要...

    法尊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03945554.html